-
江西萍乡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,拥有丰富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。以下是一些萍乡的风俗习惯:
1. "客家文化":萍乡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,客家话在萍乡仍然广泛使用。客家人的风俗习惯如围屋建筑、传统服饰、饮食文化等在萍乡都有体现。
2. "采茶戏":萍乡采茶戏是江西省的一种地方戏曲,起源于明朝,以采茶为主题,唱腔优美,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。
3. "客家山歌":萍乡的客家山歌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,既有抒情山歌,又有劳动山歌,反映了客家人的生活情感。
4. "节日习俗": - "春节":萍乡人过春节非常热闹,有贴春联、放鞭炮、拜年、吃年夜饭等传统习俗。 - "端午":端午节期间,萍乡人会包粽子、赛龙舟、挂艾草等,以纪念屈原。 - "中秋":中秋节时,萍乡人喜欢赏月、吃月饼、猜灯谜等。
5. "饮食文化":萍乡的饮食以辣为主,具有鲜明的湖南菜特色。其中,萍乡米粉、腊肉、酸辣鱼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。
6. "传统手工艺":萍乡的传统手工艺有木雕、陶瓷、竹编等,这些手工艺品具有很高的举报 -
江西萍乡与湖南株洲毗邻,很多的民风民俗与株洲相近甚至相同。比如年夜饭、压岁钱、贴春联,重大喜庆日请大戏、结婚闹洞房等等。萍乡也有其独特的民风民俗,而且市属各区县都有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。归纳起来,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有这么几个:
一是萍乡春锣:
萍乡春锣是流传在萍乡一带的由“报春”演变来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。春节之后,报春人身背锣鼓,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演唱形式,挨家挨户去告诉人们当年的农事节气,提醒人们注意及时播种、耕田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春锣演唱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,现在的春锣已经演变成了向人们恭贺新年、传吉报喜、评说人物、抑恶扬善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。
一是莲花“茶灯舞”:
茶灯舞又名“茶灯闹春”。上世纪30年代开始,莲花县六市、高洲、坊楼一带的村镇,平常百姓家每逢喜庆、佳节,常以“茶灯舞”上门祝福。“茶灯舞”一般是由15人组成的男女群舞,舞蹈通过各种彩灯的排列变化,绘出“双龙出水”、“蛟麻花”、“上南天门”、“蛇退壳”、“双龙摆尾”等一幅幅生动的画面,很接地气,很受欢迎。舞者每到一处,主人都会在门外鸣放鞭炮迎接。舞者随主人进入堂屋,高喊“恭喜发财”等吉语。“茶灯舞”的特点是:表演灵活,画面多姿多彩,载歌载舞、滑稽诙谐多趣,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。
最后说说安源傩舞:
安源高坑镇新华村,曾是唐“东海平浪王”杨泗将军抗击贼寇的战场。距今已有1千多年的历史。民间有五里一将军,十里一傩神之说。且镇内分布较广。唐、葛、周是傩事话活动中尊奉的主神。高坑傩舞俗称“仰傩神”“耍傩神”,又因舞步必须踩在锣占上而称“踩锣”。“耍傩神”分四步进行,请神、出庙、跳傩、封洞。每年腊月二十四至元宵节傩队的主要傩事活动,跳傩的人员净身洁手,到庙内穿服装,戴面具,开始每年的跳傩活动,到各村挨门沿户“扫堂”驱邪,一路锣鼓遍爆齐鸣,每个傩面具有一段舞蹈,舞名以面具神名而定。现发展到重大庆典活动也跳傩,祈祷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六畜兴旺,消灾除役,驱役逐鬼,赐福纳吉。以成为人们的精灵说,无人共感的对象,从此以后,尊奉傩神便世代传袭下来。虽经长期的发展变化,傩文化源远流长,涉及了人类学,民族学,民俗学,文艺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。
举报 -
举报